2023-04-10 来源:中山工商注册 作者: 注册中山公司
原标题:GDI智库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报告(2021)》
2月28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聚焦发明专利、PCT专利、专利被引频次、同族专利4大专利指标维度,对标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东岸、珠江西岸和港澳地区)的科技创新情况、创新机构与行业优势、大湾区协同发展程度,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创新能力、优势和不足,助力世界一流湾区建设。
这是GDI智库连续第五年发布该报告。
# 发明专利 #
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公开量和增长率均居世界首位
发明专利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2016-2020年发明专利公开量达149.84万件,远超其他三大湾区,年复合增长率达17.23%。
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公开量约36.59万件,为东京湾区的2.39倍,旧金山湾区的5.73倍,纽约湾区的7.85倍。
图1 四大湾区发明专利公开量及增长率
2016-2020年,珠江东岸发明专利公开量约87.68万件,珠江西岸约57.87万件,港澳地区约4.30万件。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和香港发明专利公开量近五年均保持正增长。
图2 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区域发明专利公开量数据
从发明专利的行业分布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与东京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的行业结构类似,重点发展G类(物理)和H类(电学),其次是A类(人类生活必需品)、B类(作业、运输)和C类(化学、冶金)。纽约湾区重点发展A类(人类生活必需品)和G类(物理)。旧金山湾区的G类(物理)和H类(电学)所占比值较其他湾区高。
图3 世界四大湾区发明专利行业分类占比
粤港澳大湾区近五年发明专利公开量排名前10的IPC行业分别为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H04L(数字信息传输)、H04W(无线通信网络)、H04N(图像通信)、G06Q(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G06K(数据识别;数据表示;记录载体;记录载体的处理)、A61K(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H04M(电话通信)、F24F(空气调节;空气增湿;通风;空气流作为屏蔽的应用)、H01L(半导体器件)。
数字信息传输、无线通信网络和数据处理等一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热门研究领域,其主要应用于5G应用、物联网、卫星信道、光纤信道等。这表明,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通信、半导体等领域的发展,该类技术的发明创新越来越多,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表1 粤港澳大湾区行业细分数量前十名随时间变化情况
# PCT专利 #
粤港澳大湾区PCT专利年复合增长率超15%居四大湾区之首
PCT是《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英文缩写,是有关专利的国际条约。区域的PCT专利公开量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创新实力及区域内企业或机构参与国际竞争的程度。
粤港澳大湾区近五年PCT专利公开总量约12.20万件,仅次于东京湾区,是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的2.88倍和3.40倍。粤港澳大湾区PCT专利公开量一直保持正增长,2016-2018年增幅较快,自2019年以来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年复合增长率仍居四大湾区之首。
图4 四大湾区PCT专利公开量及增长率
# 同族专利 #
粤港澳大湾区同族专利持续增长领先世界三大湾区
同族专利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以不同(或相同)语言公开的与同一发明相关的专利文献的集合,又称作专利族。同族专利的作用是判断专利的市场覆盖率。
近五年,粤港澳大湾区同族专利公开量2480651件,领先于其他三大湾区。尤为关键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同族专利近五年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其中2016-2018年每年增长率超过20%。
图5 四大湾区同族专利公开量及增长率
以上是关于GDI智库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报告(信息的详细说明,有不明白地方可以咨询优业财务中山分公司,中山优业财务乐意回答所有朋友的问题 咨询热线:13360558809 官网:www.zsyycw.cn
GDI智库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报告(
免费咨询热线:133-6055-8809